仁愛鄉海拔自450公尺至 3,200餘公尺,且境內溪流橫亙形成豐富多樣的地形與氣候,因而農特產及林副產物極為豐富,如台灣特有的台灣金線蓮、野生靈芝等藥材;如寒蘭、菅草蘭、報歲蘭、一葉蘭等原生種蘭花;唯因60年代止的過度採摘而致數量銳減急待復育。因而僅列舉已有經濟栽培之農特產分述如下:
本鄉四面高山林立、群山環繞,全年雲霧繚繞,氣候日夜溫差極大、二千多公尺的高山冬季冰雪,春天雪融化、溪流橫互,茗山水靈,泉水豐沛,地理環境得天獨厚,行成了一個非常適合栽培、最佳培育高山青心烏龍茶最優質天然環境與條件的高山茶區。 本鄉所生產的茶屬高山青心烏龍茶,栽培緣於1959年代末期,並以霧社高峰地區開始推廣,迄今栽培面積達1,800餘公頃,年產1,600餘公噸,栽培地區多集中海拔於1,500公至2,800公尺之間。
為本鄉親愛與萬豐村原住民傳統米食作物,至民國70年代幾近絕跡,後由本會結合松林部落住民並獲台中改良場、原住民族委員會等相關單位協助復育,並於91年11月正式量產與命名發表,而成為部落極具地區特性的新興產業,現栽培面積約10公頃、年產約60,000斤,為年產一期的稀有米食。
仁愛鄉住民食用香菇原為野生種香菇,後因菌種開發後引進並利用段木栽培香菇,由於近年來段木取的不易且成本高昂,因而栽培區僅剩親愛及發祥村且規模極小,唯因其渾厚的傘肉與特有濃郁的香味與口感,遠勝於一般太空包栽培的香菇,因而消費者大多購買作為饋贈的禮品。
本鄉因群山環繞、鳥語花香、南投縣仁愛鄉新生村與互助村(介於惠蓀林場與國姓鄉之間)的原住民部落,因氣候宜人、蘊育出高品質的梅子,本地區地珍因北高南低的溪谷沖積台地,北港溪與眉原溪沿沖積地兩側蜿蜒而過,形成一個獨立的沖積台地,而阿比斯溪則由中流貫,因地形有如「川」字,舊稱「川中島」故稱為「川中梅」。 本會所推出的川中梅,原料青梅多採自然生長、不施農藥及肥料,並以人工採收,品質清潔安全;梅子可以預防食物腐敗,經常食用梅子可以增加進食慾,為一種優良的水果,也為現代人之最佳食品。本會所推出的川中梅口味分為茶梅、紫蘇梅、Q梅三種口味以及梅精。
「喜諾巴萊」是本會系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核定98年度發展地方農產伴手計畫項下新開發的酒類產品。「喜諾」是賽德克族語「小米酒」之意,「巴萊」是賽德克族語「真正」的意思,「喜諾巴萊」就是真正的小米酒之意。「喜諾巴萊」是緣於部落一名耆老,在喝膩了現代製酒產品後,對賽德克族傳統小米酒滋味懷念的發想,再由本會從霧社抗日事件主要發起地廬山部落至事件後遷徙定居的清流部落,尋得小米與酒母依循傳統材料與工法釀製而成的。
「喜諾巴萊」:是由兩種酒精濃度不同的米穀類製酒所組成的,產品特色如下: 一、「喜諾巴萊-勇士酒」 是由米與傳統酵母釀造後蒸餾而成,酒呈透明,酒精濃度為38%。雖然「勇士酒」酒精濃度為38%,但喝起來不會有一般米穀類蒸餾酒的酒精嗆辣與水味,聞之一般特殊的米香盈溢,入喉則是溫醇、滑順,而後米香由喉間滲入鼻間。覲之:酒色晶瑩剔透,聞之:米香濃郁,飲之:溫醇、滑順。
二、「喜諾巴萊-公主酒」 是由小米與糯米所釀製出的,酒精濃度為8%。公主酒是完全遵循賽德克族傳統小米酒釀造而成,因為未施加過濾的二次加工,所以靜置一段時間後她呈現的是酒色偏米黃色而下有白色沉澱物,這是賽德克族傳統小米酒正常的型態,這白色沉澱物則是小米在發酵過程中釋出的細小澱粉粒。飲用前請先上下翻動瓶身,讓澱粉粒與酒充分混合再倒入酒杯。覲之:白色澱粉微粒如雲霧般輕舞,闡之:一般小米發酵後特有的香味輕柔飄散,飲之:甜而微酸特有的滋味,在完全熟成的小米細緻澱粉粒允襯托下,溫潤滑順的流過喉間,可說是飲酒不求醉最好的酒品。
源於合歡山西麓的北港溪流經南投縣仁愛鄉,經過惠蓀林場在互助村與眉原溪會合緩了下來,從上流夾帶大量天然有機沙土在平緩的河道上歷經數萬年的沉積,成為一個肥沃的河川沖積扇,北港溪與眉原溪沿沖積地兩側蜿蜒而過,形成一個獨立的島,而島中又有阿比斯溪流貫,地形有如「川」字,日據時代稱「川中島」。 川中米在這天然而獨特的位置溫籃中成長,水源來自天然,純淨的高山溪水,根植於肥沃的沖積扇平原上,漏斗狀的環山引進足夠的日照,日夜溫差大,山谷中流通良好的空氣,少病蟲害,所孕育的稻米特別香Q好吃,在賽德克族人農民們積心照顧之下結成一顆顆甜美的米中珍珠「川中米」。 ※ 川中米屬台梗9號品種,栽培面積約30公頃。 ※ 川中米有三種規格產品:1.5公斤裝、3公斤裝、禮盒裝(1.5公斤2包裝)
為本鄉民國80年帶引進的保健植物,由於氣候土宜且都以有機栽培方式生產,因而極受消費者喜愛。
為因應本鄉休閒產業而引進栽培利用,品系繁多;如香蜂草、甜薰壹草、薄荷、檸檬香茅等,多集中於清境民宿區,而主要用途為製作飲品及料理用。
其餘仍有油茶(苦茶子)、桂竹筍、箭筍及可隨四季採摘品嚐的原生蔬菜;如山胡椒、野莧菜等,均為原鄉才能品嚐到的原味。